欢迎访问中视惠民网   www.zsfww.com      声明:本网站视频未经许可,禁止转发,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境保护
您的当前位置:中视惠民网 - 环境保护- 详细信息
凤县400儿童血铅超标 东岭锌业疑为罪魁祸首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一些村庄查出至少402名儿童血铅超标。

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儿童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陕西省也曾数次出现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就在2009年,陕西东岭冶炼公司因排放超标,致凤翔县615名儿童血铅超标。

追查此次凤县儿童血铅超标原因,村民将矛头直指当地最大企业——陕西东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岭锌业)。让人惊异的是,该企业与凤翔县儿童血铅超标的“肇事者” 陕西东岭冶炼公司竟然同属陕西宝鸡东岭集团。尽管东岭锌业周边紧邻村庄,污染严重,当地环保部门则坚称“锌厂附近村民均已完成搬迁,我县没有血铅超标儿童。”

村民的化验单

400多名儿童检测多为 “铅中毒”

凤县位于宝鸡市西南部,素有嘉陵江源头、女娲之乡、羌族故里等美誉,以“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名扬天下。东岭锌业位于凤县双石铺镇北侧3.5公里处,是一家锌冶炼企业,主要生产锌锭。企业周边村庄环绕,与兴隆场村直线距离不足400米,而与王家坪村、涂家崖村、拉哈沟村、安沟村等村几百户村民几乎为邻。

频发的血铅超标事件,尤其是自凤翔县儿童被查出血铅超标后,东岭锌业周边村民对铅污染开始警觉。

安沟村赵姓村民说:“凤翔县被爆出血铅超标事件后,我们村就自己组织娃们到宝鸡体检,我家小娃的血铅含量是185微克/升。今年3月份又到兰州查了一次,是270微克/升,村里将超过120微克/升的体检单几乎都收上去了。”

据悉,2011年年初,凤县县政府对兴隆场等村儿童进行体检,结果显示血铅含量均为50—80微克/升之间,在安全范围之内。为何自己带孩子去检查的结果与此次政府组织的体检结果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心存疑虑的村民先后带着孩子前往成都、兰州、郑州等地再次体检,其结果与凤县县政府组织的体验结果大相径庭。

村民提供的化验单显示:兴隆场村张某,1.5岁,血铅含量340.7微克/升;杨某,9个月,血铅含量450微克/升;赵某,8个月,血铅含量396微克/升。涂家崖村李某,10岁,血铅含量190微克/升;赵某,9岁,血铅含量194微克/升;王某,10个月,血铅含量186微克/升;段某,11个月,血铅含量221微克/升。王家坪村的段某,6个月,血铅含量232微克/升;周某,3岁,血铅含量226微克/升;王某,8岁,血铅含量196微克/升;赵某,6个月,血铅含量312微克/升;唐某,8个月,血铅含量350微克/升;蒲某,3岁,血铅含量159微克/升……。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村民们得知体检结果后还是惊呆了,很多孩子的血铅含量严重超标,被医生诊断为“铅中毒”。按照卫生部公布的标准,儿童血铅含量在99微克/升以下才是相对安全的,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微克/升,即为铅中毒。铅中毒的儿童,可伴有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临床症状。

经过粗略统计,王家坪村10岁以下血铅超标儿童有200多人,兴隆场村12岁以下血铅超标儿童122多人,涂家崖村10岁以下血铅超标儿童60多人,安沟村8岁以下血铅超标儿童20多人,这几个村加起来血铅超标儿童不少于402人。

尽管血铅超标的儿童数量众多,且多名儿童达到“铅中毒”程度,却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上述安沟村赵姓村民表示:“政府不管,闹了几次才给14岁以下的儿童给予补助。”而对于几个村庄的大人,凤县政府和东岭锌业并未组织相关的体检,对于成人的血铅状况,目前还停留在未知程度。

目前,生活在东岭锌业周边的几个村子的血铅超标的14岁以下孩子,得到少量的治疗补助,补助标准为:0~3岁,每月100元补助、一箱牛奶、一袋海苔;4~6岁,每月50元补助、一箱牛奶、一袋海苔;7到13岁,一箱牛奶、一袋海苔。

省内医院拒为村民检测血铅

都是血铅超标,为何14岁以下的才给补偿?村民纷纷质疑。让村民更惊奇的是,原本可以在陕西省内医院就可以做的血铅检查,现在医院均称“做不了”。

在东岭锌业上班的杨姓夫妇说:“我们都在厂子上班,厂里不给我们做这方面的体检,因为经常头疼、咳嗽、四肢无力,我们自己去体检,结果都是血铅超标。今年,想给刚生的娃做体检都不行了,省内的医院现在都不给检查,说企业的老总是人大代表,都和医院说好了,就是做了,出来的结果也是合格的。”

为证实上述村民所说,《中国环境观察》工作人员同王家坪村唐某和兴隆场村杨某前往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听说是凤县东岭锌业附近的村民,宝鸡市中心医院一位负责体检的医生说:“就是给你们检查也是白花钱,不用检查我也知道肯定超标,但医院不能出这样的化验单,给你们出的还是体检结果正常的化验单。去年给你们做的体检都是正常的,你们在我们医院体检,肯定都是正常的。”

村民称企业超标污水排入小欲河

搬迁条件苛刻 村民信访被抓

整日与严重的污染相伴,当地村民迫切希望能够早点搬离。

王家坪村村民说:“因儿童血铅超标和搬迁问题,我们村前两年经常找县政府,县政府推到镇里,去镇里找时被抓进派出所,派出所以‘扰乱社会治安’立案定罪,将带头的两名村民关押并警告:你们已经有了案底,若再犯,以后就别想出去了。”

经过多次交涉,今年搬迁方案终于敲定。据介绍,此次搬迁以“生态搬迁”为名,将东岭锌业1公里内的村民,即王家坪村四组村民和兴隆场村村民搬至安置房,搬迁村民需按每平米1049元缴费,搬迁中村民没有任何补贴,对此,两村村民均表示不能接受。目前,除了兴隆场村几户村民被强制搬迁外,其他村民至今未搬。

距东岭锌业1.1公里处的安置房已基本建成,而入住的村民确实不多。不能搬迁,只好继续与企业污染相伴。正在地里务农的涂家崖村赵某抱怨:“在地里劳作一天,浑身黑乎乎的、臭烘烘的,呛人难闻。树也被熏枯了,我们这儿的树和别的地方明显不一样,这个季节,其他地方的树都是郁郁葱葱的,我们这里却是黑绿黑绿的。以前我们种的耕地土地产量高,现在几乎没有产量,过去亩产千斤粮食,现在也就二、三百斤。果树大都不结果,被熏死的也不少。”

“你看看我们家去年种的苹果,小不说,上面都是黑斑,味道更是苦涩难咽,县里的人都不买我们的水果。”上述杨姓夫妇说。

深受污染之苦,搬迁方案又非常苛刻,村民们虽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他们(政府)宁愿让我们死了,也不能让企业停产。”

东岭锌业排放的蓝色烟尘

政府保护 东岭锌业被指违建法生产

陕环函〔2011〕215号文件显示,2000年5月,东岭集团对凤县锌品厂进行兼并、改制组建陕西东岭锌 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产5万吨锌冶炼生产线。

2007年10月,东岭锌业10万吨锌冶炼及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8月建成。但由于该项目建成后不符合试生产要求,陕西省环保厅于2009年9月以陕环函[2009]554号文下发了不同意其试生产的通知,并提出了七条整改措施。

2011年3月,东岭锌业因排放超标再次被陕西省环保厅限期整改。陕环函【2011】215号文件指出:东岭锌业排放的硫酸雾、铅浓度超标,厂区东、南、西、北土壤(0~20cm)镉超标18倍、锌超标0.84倍,地表水中COD、锌、铅、汞浓度超标倍数分别为0.55倍、46.1倍、1.4倍及3.6倍。此次整改期为3个月,整改期结束经重新监测保证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项目方可正式投产,逾期整改未完的,立即实施关停。

尽管东岭锌业超标排放早被陕西省环保厅记录在案,但凤县环保局办公室陈主任却称:“企业手续齐全,10万吨锌冶炼项目建成后一直达标排放。企业是达标排放,有血铅超标的儿童也与企业无关。”

陈主任同时表示:“局里所有领导、监察大队队长和队员都去市里开会了,我不了解企业的事情,相关资料无法提供。”

当本刊工作人员提出再到现场查看时,闻讯赶来的凤县宣传部王部长表示:“一定配合好你们的工作,企业1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都已完成搬迁,我县没有血铅超标儿童。”随后,本刊工作人员在其安排人员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东岭锌业,遗憾的是受到企业阻止未能进入。

根据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与村民为邻的东岭锌业根本不可能通过相关部门的环评审批,由于并未看到企业相关环评资料,东岭锌业是否涉嫌违建尚未证实。

同时,上述陕环函〔2011〕215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当地政府应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加快搬迁房屋建设速度,2011年5月1日前完成搬迁。”但迄今为止,当地的搬迁方案仍在争议之中,大多数村民依然居住在污染区内。

当地群众阻止不了企业的违建,更挡不住企业的污染。目前,东岭锌业周边已有数百名儿童查出血铅超标,但面对村民的质疑,该企业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仍在继续生产。

凤县孩子的遭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9年凤翔县615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不仅发生在同一个省,而且涉事企业均为东岭集团旗下的冶炼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东岭集团是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旗下核心企业40多家,2011年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2 011年胡润富豪榜上以45亿元财富成为“陕西首富”。

遗憾的是,如此规模的企业和领军人物,还是被推到了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底线的风口浪尖。发生群体性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后,不仅没有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反而以企业和掌门人的强势身份在省内为血铅检查设障,甚至逃避责任。

2008年,凤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县省级验收,成为全国众多城市绿色建设的楷模。然而,就在这样的示范县内,则出现了严重的“政府保护”污染范例。企业涉嫌违建,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不加以监管;出现污染事故,政府职能部门更是矢口否认。凤县的这种用健康、甚至生命换取污染的GDP模式,无形中与温家宝总理所提 “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针相悖驳。对此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