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财政投入不少资金建设农村公路,农村道路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为农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对于提升农家幸福指数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禹州市苌庄乡石庙村内道路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却存在着违规操作,致使修建不足一年的村内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令人费解的是,该项目是2014年禹州市财政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却没有招标工程监理公司。
7月14日,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禹州市苌庄乡石庙村调查、走访。从石庙村至西坡的水泥路就是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路”,村内居民纷纷指责路面质量差,一位沿路居住的村民说,“村内道路建成时只是用石子铺设,路面并未用水泥罩面,现在道路修好不到1年,整条路就开始翻浆,裸露的石子铺满道路,风一吹尘土飞扬,给通行车辆、附近的村民带来很多不便。”
"刚建好不到1年,水泥路不再是水泥路了,道路两侧未填平稍微用力就能掰掉,像豆腐渣一样。"村民李老头气愤的说。
而西坡组的村民对这条水泥路也是意见颇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石庙至西坡的水泥路是2014年7月份左右修建的,竣工到现在还不足一年。”提起路面质量问题,该村民则说,“现在农村的道路不就这回事,施工老板需要挣取利润不偷工减料哪来利润?并且现在都需要疏通关系,没有经费咋疏通?这条路就不过大车,只能过个农用车,路面质量都不能保障。你可以过去看看质量啥样。”
记者沿着村内硬化水泥路发现,该项目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起砂、断裂、石子裸露,更有出现坑洼的。在该村走访时,记者发现沿线多数为石庙村村民住宅,路面的质量问题,已经对沿线所住居民的出行构成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的详细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了石庙村主任范某。范某则透露,“村内的水泥硬化道路确实是属于市财政局的项目,石庙至西坡组约900米左右,据说这段路投资约53万。”对于村内道路的质量问题,范主任则不愿过多解释。
7月17日, 记者电话联系了石庙村内道路施工方安某,安某称,“2014年石庙村共实施项目为3500米,石庙至西坡这段是去年7月份实施的。由于这条路竣工之后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现在还没验收。当时在施工过程中,财政局农财股田股长经手。”石庙村知情村民告诉记者,石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施工由谷某通过借用、挂靠施工企业的资质进行投标,而又转包安某负责施工。这中间的每个环节都要占有项目施工资金,是导致路面质量差的原因之一。结合村民反映和根据记者走访的情况,记者采访了禹州市财政局农财股股长田国民,田国民则解释:“这个项目是属于禹州市财政局的项目,但是业主单位是苌庄乡政府。该项目的路面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也清楚,所以至今都没有通过验收,项目款一分也没有拨付。具体情况你与苌庄副乡长李天雷联系,他分管这个项目。”在记者与李天雷联系后,7月21日李天雷提供了该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文件显示:道路施工中标企业是河南省中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项目经理并未显示谷某、安某。
而该项目工程的监理公司是哪家公司呢?李天雷则解释:“受该项目资金限制,没有监理公司的使用经费,有村民代表负责监督工程质量。”既然该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那为什么没有招标工程监理公司呢?记者又电话采访了财政局副局长刘晓,刘晓解释,“石庙村道路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个财政资金拨付的都是工程款,不含监理使用费用。禹州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由乡镇政府招标实施,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组织监督工程质量。”没有工程监理公司参与施工过程中的专业监督,怎么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呢?刘晓则回应,“项目竣工以后,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各验收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达到招标的施工要求财政局拨付资金,如果不达标就不拨付资金,财政局只有通过这个环节来保障工程质量。石庙村的道路没有经过验收,谁也不能评定项目质量中不中。再者,项目资金也没有拨付,资金拨付是以验收合格为标准的。”
近年来 ,有媒体不断曝出地方政府在工程的招标中存在违规之处,尽管舆论如此犀利,仍然不能阻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只要是建设有成就、只要是经济能发展,有时违规、甚至违法也是在所难免。混乱的审批、形同虚设的监管都是导致“违而不禁”局面的直接因素。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纵容默许 “先上车、后买票”行为。一个国家专项资金的政府工程为何会出现如此低级的违规之举,在工程的支配上是否能排除暗箱操、是否存在人情工程和关系工程呢?作为项目单位和资金拨付单位的禹州市财政局又该作何解释?对此,将继续关注、持续报道。